您好,欢迎您访问蒙顶山茶叶交易所!
简体中文|English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热线电话:4008-766-977

2017茶界“十大新闻事件”盘点 ——看2017中国茶行业的风起云涌

203.25.216.148   发布时间:2018-02-26     编辑:刘莎莎 赵渊池    来源:茶业金融杂志   


2017年,中国茶业仍在探索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茶行业的发展进程。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茶是民生、绿色、文化且健康的产业,且“茶和天下”更是中华茶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的精神乐园。茶为国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需要中华茶人的不懈努力。

《茶业金融》杂志编辑部在广泛关注和收集年度各大茶业新闻后,认真评选产生“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十大新闻事件”,意在向广大读者客观、公正地展示和分析2017年十件具有典型、重要意义、影响行业走向的新闻大事,带领读者一睹茶行业的风云变幻。

 

事件一:26年等待 茶叶告别“稀土”

2017年4月14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解读,规定不再为包含茶叶在内的植物性食品设置稀土限量标准。

1991年到2017年,稀土标准整整困扰了中国茶业26年。新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困扰中国茶企,特别是乌龙茶企26年之久的“稀土超标”问题,最终在各方详细论证和努力之下,得到圆满解决,同时也向消费者传递了,可以放心购买国内合格茶叶产品,不用再为“稀土超标”这一伪命题而惶恐。

其实,在国际上并没有关于食品中稀土标准的限定。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都未对任何稀土元素予以评价。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没有相关标准。如今,茶叶稀土标准已经取消,这对我国的茶行业也有长远影响:第一,稀土限量标准的撤销,将为茶叶出口破除壁垒;第二、 稀土限量标准的撤销,将为茶企发展解除桎梏;第三、 稀土限量标准的撤销,将增强茶行业的市场自信心;第四,稀土限量标准的撤销,将提升茶行业的风控意识。

 

事件二:茶艺师职业资格证“死而复生”

在2016年12月16日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茶艺师资格证被取消。2017年2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内容调整情况的说明》中,茶艺师重新回归,被划分至“餐饮服务人员”类别,这对于恢复职业定位有引领作用。这一政策有望引领更多从业者专注于茶文化的发扬,为平淡的茶叶市场带来一抹亮色。

2016年底,取消茶艺师的消息一出引起茶界轩然大波。支持取消茶艺师资格证的一方表示,茶艺师的学习培训不够严谨,获取资格证存在乱像。而反对取消茶艺师资格证的一方则表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茶艺师则是茶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茶文化不仅是我国的国粹,同时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繁荣,取消茶艺师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地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文化自信”的软实力建设需要茶文化,茶艺师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不可或缺;教育部开始注重茶艺职业教育,取消茶艺师资格证会影响茶艺的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茶叶面积扩大,茶产业规模扩大,茶艺师是茶文化茶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方争取,人社部综合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调整后的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在“关于餐饮服务人员”中增加“茶艺师”,让茶艺师资格证得以保留。

 

事件三:中共请“茶”扮演“使者”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为办好这场大会,我们党特意请出了“茶”,扮演中国传统文化“使者”。茶出现在本次高层对话会的海报上,出现了两张名为《共饮一泓水》《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别具特色的海报。 

第一张海报《共饮一泓水》中,一盏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杯内茶水清亮,呈现出世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影响深远;第二张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让人联想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海报中,中式、西式、阿拉伯式茶杯并陈。三种不同类型的茶杯共同出现在茶桌上,象征着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拥有不同国别背景、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一起坦诚交流。

细看之下,三杯茶色泽清丽,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的明暗区隔,寓指中国主张与“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等传统哲学观一脉相承。

 

事件四:总书记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致贺

2017年5月18日,主题为“品茗千年,中国好茶”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同时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博览会的举行表示祝贺。习近平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希望你们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把国际茶博会打造成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茶博会期间,还有多项高规格重大活动举行: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绿茶发展;举办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公布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推选结果,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国际茶咖对话活动,中外企业界、科学界、文化界就茶与咖啡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等话题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事件五:茶树基因的秘密被破译

2017年4月30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牵头的联合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组建库与测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克了茶树基因组测序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高质量的茶树基因组序列,科技的进步将引领技术的革新,茶的健康属性或将更精准地科学论证。当下,很多生产者都热衷于通过精准的科学数据为自己的产品立言,特别是食品、饮品等类,包括茶业。中科院等政府权威部门应当整合行业内经反复论证的成果,统一各项指标,这将促进茶业市场的生态恢复,使茶产业发展早日回归良性。

相对于“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中的咖啡和可可而言,茶树基因组具有高杂合、高重复和基因组庞大等特点。茶树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极高,占到了整个基因组的将近90%,在过去的5000万年间,茶树基因组变得十分庞大。测序结果发现,这个茶树基因组序列达到了3.02亿个碱基对,总共从里面注释出36591个编码基因。

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咖啡因、维生素、芳香油和矿物质等很多特征性成分,茶树基因组图谱的成功绘制,对揭示决定茶叶适制性、风味和品质,以及茶树全球生态适应性的遗传基础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事件六:方舟子称普洱茶致癌,被云南专家打脸

2017年6月30日,《科学世界》杂志上发表方舟子文章《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随后方舟子将该文章发表至个人公众号,引发热议。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布正式起诉方舟子,要求其对不当言论作出公开道歉并赔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央视发布新闻纷纷驳斥方舟子的观点。方舟子此文的发布,引发了茶界轩然大波,也遭到茶叶领域多位专家的强烈反对。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曾公开表示,有关普洱茶致癌的传闻已不是首次,每过几年就有类似的声音出来。2007年养猪场发酵事件和2012年“普洱茶致癌论”都曾将普洱茶推上风口浪尖;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邵宛芳指出,《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一文中援引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抽查和南昌大学研究生的研究,是为了了解湿仓存储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样品皆为湿仓普洱茶,而非正常的普洱茶;云南大学教授高照也表示,黄曲霉素的生长条件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类、糖、脂肪为主的物质,虽然普洱茶也有极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含量很少。并且,在发酵过程中也被转化。由于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只是一些劣质的茶叶会因存储不当被环境污染。

 

事件七:新会柑普茶成茶界“新宠”,年产值增10亿

从去年至今,柑普茶市场异军突起,成为“茶界新宠”,今年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新会柑是新会地区特产,其表皮油性物质丰富,挥发性强,属于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新会柑搭配普洱散熟茶制作而成的柑普茶形态自然惹人喜爱,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茶行业的创新产品,陈皮普洱由新会原产陈皮与云南熟普结合,兼具新会陈皮和普洱的优点,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融合而成。“小青柑”一面世就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整个行业,点燃了2017茶叶市场的热度,年产值增幅达10亿!柑普茶的大热背后可以窥见:大众消费群体已不单纯追求味蕾的刺激和享受,从追求口感上的创新,到后期找到药用价值的佐证和品饮方式的便捷,“小青柑”火起来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而随着新会柑普茶竞争的加剧,或引发市场新一轮洗牌。

 

事件八农业部牵头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

5月17日,中国茶产业联盟在杭州发起成立,联盟由农业部牵头,157家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科研单位组成。联盟旨在做强中国茶产业,弘扬中国茶文化,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据联盟相关人士介绍,联盟将从四个方面发力推动中国茶产业向创品牌、强产业方面发展。首先,将推进科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茶树育种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加工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同时,联盟还将推进制定茶叶种植标准、加工标准、产品标准及品牌使用规则,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标准体系。在市场拓展方面,联盟将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监测,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研判趋势,及时发布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加强市场研究,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市场调研。促进产销衔接,组织成员企业与大型茶叶专业市场及电商平台等对接,展示产品、推介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此外,还要组织联盟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农业部牵头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是务实推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中国加强市场拓展渠道的新契机,更是建设与中国相匹配的大国茶叶品牌的新思路。

事件九:茶纪录片获奖 扬名海内外

《中国茶:东方神药》获美国电视最高奖,《茶界中国》首播,农业部自拍茶宣传片。投资纪录片不是热门,但投资茶纪录片是热门。

2017年6月,由美国孔子学院和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Chinese Tea:Elixir of the Orient)获得了第69届美国电视大奖艾美奖,同时还一举夺下了包括最佳专题纪录片奖在内的6项大奖。长久以来,这片古老的东方树叶是东西方对话的重要媒介,如今,它更需要多元的表达。

2017年8月,由江苏卫视、北京天润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投视讯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的10集纪录片《茶界中国》首播,在“匠人精神”和“东方美好生活”的感召之下,这部片子在茶界内外引发热议。

今年底,云南电视台国际频道与茶业复兴团队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普洱茶,时间在吟唱》也顺利过审,2018年将出现在公众视野。

另外,农业部首次投资拍摄的茶全球宣传片也获得极大关注。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VR、AR、AI是当下热门,影视业的投资早已经是过去式。但是从讲好中国茶故事出发,茶纪录片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空缺亟待填补,很多机会等待发掘。

 

事件十:双11淘宝茶叶数据  呈现消费新趋势

 一年一度的电商购物节“双十一”年年都有新花样,回顾今年的双十一,淘宝茶叶数据也有了新的变化。数据报告显示:茶类成交金额占比,同2016年相比,普洱茶、白茶、草茶及再加工茶呈上升趋势,而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黄茶则有所下降。18-30岁的青年群体占比39.91%。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消费的新趋势,即:消费端趋于理性化,品牌化,年轻化。

      中国是茶叶产量大国,但是消费能力却相对落后。很多年轻消费群体没有找到喝茶的入口,市场还缺乏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或热爱的饮茶方式。茶叶消费年轻化的趋势,为整个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如何针对年轻消费群体转型升级,以传统茶文化塑造不一样的茶生活,将是未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蒙顶山茶叶交易所http://www.chinamte.com/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阅读